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包括有:液氮存储罐;杜瓦壳体,所述液氮存储罐置于所述杜瓦壳体内,所述杜瓦壳体的内侧与所述液氮存储罐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圈连接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的若干个外支撑梁;其中,所述杜瓦壳体包括外壳底座,所述外壳底座为凹形壳体,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外支撑梁一一卡接固定的支撑槽,所述支撑环的外圈与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的支撑结构有效降低了液氮杜瓦在使用过程中的液氮添加次数,利于降低对杜瓦的维护保养成本。
公开号:CN214332315U
申请号:CN202023286218.8U
申请日:2020-12-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桂源;刘大福
申请人:Wuxi Zhongke Core Photoelectric Sen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PC主号:F17C13-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探测器封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
[n0002] 液氮杜瓦结构主要应用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中的芯片根据种类的不同其工作温度一般在80K-100K之间,探测器通过存储在内部的液氮发生吸热相变维持芯片的使用温度。为保证液氮杜瓦良好的制冷效果和较长的制冷持续时间,采用真空杜瓦的结构。
[n0003] 现有液氮杜瓦在封装过程中需要支撑结构固定液氮存储罐,但是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通常会制成圆环状,对圆环内圈加工倒角,倒角会与液氮存储罐底部边缘进行配合来对罐体进行定位,同时将圆环的外壁直接与杜瓦壳体相连接,这样的支撑结构会直接与杜瓦壳体进行大面积接触,外部的热量经由支撑结构作用于罐体,造成液氮制冷效果的损耗,杜瓦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探测器组件功耗增加,无法被制冷到工作温度的情况,同时所用圆环也较厚,质量也比较大,不够轻便。
[n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液氮杜瓦在使用过程需要多次添加液氮,且维护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
[n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n0006] 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包括有:液氮存储罐;杜瓦壳体,所述液氮存储罐置于所述杜瓦壳体内,所述杜瓦壳体的内侧与所述液氮存储罐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圈连接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的若干个外支撑梁;其中,所述杜瓦壳体包括外壳底座,所述外壳底座为凹形壳体,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外支撑梁一一卡接固定的支撑槽,所述支撑环的外圈与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n0007]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液氮存储罐外安装杜瓦壳体,液氮存储罐与杜瓦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并将该间隙抽为真空,该间隙可以减少外部热量通过壳体直接作用于液氮存储罐。
[n0008] 支撑架与液氮存储罐的底部进行连接,支撑架对液氮存储罐起到了轴向和周向定位的作用。
[n0009] 外支撑梁通过卡接于支撑槽内以实现对支撑架的固定,省去了原有的固定结构及连接工艺,提高了结构的加工性。
[n0010] 这样的支撑结构极大的减小了支撑架与杜瓦壳体的接触,有效延长了杜瓦的制冷时间,降低了液氮杜瓦在使用过程中的液氮添加次数,利于降低对杜瓦的维护保养成本。
[n0011] 较佳地,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布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支撑架包括有限位构件,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限位构件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构件上对应所述限位凸台布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台插入所述限位凹槽进行连接。
[n0012]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用限位凸台插入限位凹槽内进行过渡配合,以对液氮存储罐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形式利于对液氮存储罐进行水平、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以及竖直方向上的支撑,保证了液氮存储罐在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得支撑结构可以加工的更加轻薄,有效减轻了支撑结构的质量,同时也为支撑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便利。
[n0013] 较佳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中心;和/或,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凹槽均为多边形;或,所述限位凸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限位凸台为圆形。
[n0014]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液氮存储罐在水平和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矩形结构为凸台和凹槽的加工降低了难度,并且当液氮存储罐在受到外载荷时,可以避免液氮存储罐和限位凹槽接触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n0015]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内支撑梁,所述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环的内圈和所述限位构件的外壁相固定连接。
[n0016]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保证对液氮存储罐有良好支撑的前提下,使得支撑架尽可能的做到了轻量化,同时利于减少液氮存储罐底部与支撑架的接触面积,利于降低外界温度对液氮存储罐降温作用的影响,对于需要进行加固的地方,可以方便的通过加粗内支撑梁和限位构件的形式实现。
[n0017] 较佳地,所述内支撑梁和所述外支撑梁与所述支撑环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
[n0018]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支撑架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外力会分散到整个支撑环,对颈管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将内支撑梁和外支撑梁与支撑环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也有效增加了杜瓦壳体与液氮存储罐之间的传热路径,利于降低漏热造成的液氮损耗。
[n0019] 较佳地,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内支撑梁和所述外支撑梁的连接处均具有倒角。
[n0020]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支撑架受到外力冲击时,利于避免在支撑环与内支撑梁和外支撑梁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问题,有效提升了对液氮存储罐固定的安全性。
[n0021] 较佳地,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边缘倒有圆角。
[n0022]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液氮存储罐的底部边缘倒有圆角,利于避免液氮存储罐的底面边缘与支撑环相接触,降低外界温度对液氮存储罐的影响。
[n0023] 较佳地,所述杜瓦壳体还包括外壳壁,所述外壳壁、所述液氮存储罐和所述外壳底座同轴布置,且所述外壳壁套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外侧,且所述外壳壁与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相密封连接。
[n0024]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外壳壁与外壳底座的侧壁采用密封连接,保证了杜瓦壳体内有良好的真空封闭环境,利于避免外部温度对液氮存储罐制冷工作产生影响。
[n0025] 较佳地,所述外支撑梁插入所述支撑槽,所述外壳底座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外壳壁的下端面相贴合的环形面,所述环形面的内圈与所述支撑槽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所述外支撑梁的上端面与所述环形面齐平。
[n0026]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对杜瓦进行安装时,外壳壁的底面将抵靠于外支撑梁的上表面,对支撑架起到轴向定位作用,这样的结构设计省去了原有的固定结构及连接工艺,提高了结构的加工性。
[n0027] 较佳地,所述杜瓦壳体还包括颈管和外壳盖,所述颈管位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上方,所述颈管与所述液氮存储罐顶部的第一开孔相密封连接,所述颈管的顶部与所述外壳盖上的第二开孔相密封连接,同时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外壳壁相密封连接。
[n0028]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为杜瓦的组装提供了便利性,并且通过各结构之间安装时采取的定位方式有效降低了杜瓦结构的组装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其它复杂连接工艺的使用。
[n0029]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n0030]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n003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内部对液氮存储罐的支撑形式采用了支撑环外圈连接的外支撑梁,与外壳底座上的支撑槽进行卡接的形式以实现对支撑架进行固定,这样的支撑结构有效延长了杜瓦的制冷时间,降低了液氮杜瓦在使用过程中的液氮添加次数,利于降低对杜瓦的维护保养成本。
[n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3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n003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氮存储罐底部限位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n003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n0036] 附图标记说明:
[n0037] 液氮存储罐1
[n0038] 限位凸台12
[n0039] 杜瓦壳体2
[n0040] 外壳底座21
[n0041] 支撑槽211
[n0042] 环形面212
[n0043] 外壳壁22
[n0044] 外壳盖23
[n0045] 颈管24
[n0046] 支撑架3
[n0047] 支撑环31
[n0048] 外支撑梁32
[n0049] 限位构件33
[n0050] 限位凹槽331
[n0051] 内支撑梁34
[n0052]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n00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如图1所示,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包括有:液氮存储罐1;杜瓦壳体2,液氮存储罐1置于杜瓦壳体2内,杜瓦壳体2的内侧与液氮存储罐1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架3,支撑架3连接于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支撑架3包括支撑环31,支撑环31的外圈连接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的若干个外支撑梁32;其中,杜瓦壳体2包括外壳底座21,外壳底座21为凹形壳体,外壳底座21的侧壁具有与外支撑梁32一一卡接固定的支撑槽211,支撑环31的外圈与外壳底座2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n0054] 具体而言,杜瓦内部的液氮存储罐1采用了无氧铜材料制成的薄壁腔体结构,液氮被存储于该腔体中。在液氮存储罐1外安装杜瓦壳体2,液氮存储罐1与杜瓦壳体2之间留有间隙,并将该间隙抽为真空,该间隙可以减少外部热量通过壳体直接作用于液氮存储罐1,即该间隙相当于隔热层,减弱了外界环境导致的液氮消耗,从而减缓了液氮的损耗,延长了杜瓦的使用寿命。在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安装有钛合金材质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与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进行连接,对液氮存储罐1起到轴向和周向定位的作用。
[n0055] 支撑架3包括支撑环31,支撑环31的外圈连接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的三个外支撑梁32,杜瓦壳体2的外壳底座21采用不锈钢材料,外壳底座21为凹形壳体,在外壳底座21的侧壁开有与外支撑梁32对应的三个支撑槽211,外支撑梁32通过卡接于支撑槽211内以实现对支撑架3的固定,省去了原有的固定结构及连接工艺,提高了结构的加工性。另外,支撑环31与杜瓦壳体2的底面之间保持距离,以便于隔热。
[n0056] 这样的支撑形式使得支撑架3通外支撑梁32与杜瓦外壳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中支撑架3的侧面大面积与杜瓦壳体2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相比,这样的支撑结构极大的减小了支撑架3与杜瓦壳体2的接触,有效延长了杜瓦的制冷时间,降低了液氮杜瓦在使用过程中的液氮添加次数,利于降低对杜瓦的维护保养成本。
[n0057]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布置有限位凸台12,支撑架3包括有限位构件33,支撑环31与限位构件33相固定连接,限位构件33上对应限位凸台12布置有限位凹槽331,限位凸台12插入限位凹槽331进行连接。在液氮存储罐1底部设计有凸台,在支撑架3上设计有限位构件33,限位构件33与支撑环31进行连接,限位构件33上加工有限位凹槽331,限位凸台12插入限位凹槽331内进行过渡配合,液氮存储罐1采取这样的固定形式,利于对液氮存储罐1进行水平、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以及竖直方向上的支撑,保证了液氮存储罐1在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支撑结构内圈加工出倒角,利用倒角与液氮存储罐1底部边缘进行配合进而对罐体进行定位的方式相比,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支撑结构要做的更厚,质量也会更大,而本实施例的设计使得支撑结构可以加工的更加轻薄,有效减轻了支撑结构的质量,同时也为支撑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便利。
[n0058]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限位凸台12位于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中心;和/或,限位凸台12与限位凹槽331均为多边形;或,限位凸台1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限位凸台为圆形。在液氮存储罐1底部中心设计有四个限位凸台12,且限位凸台12呈矩阵分布,每个限位凸台12设计为带有圆角的矩形,这样的设计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液氮存储罐1在水平和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矩形结构为凸台和凹槽的加工降低了难度,同时圆角的设计也为液氮存储罐1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并且当液氮存储罐1在受到外载荷时,可以避免液氮存储罐1和限位凹槽331接触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n0059]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支撑架3还包括内支撑梁34,内支撑梁3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31的内圈和限位构件33的外壁相固定连接。限位构件33通过内支撑梁34与支撑环31进行连接,在限位构件33上放置液氮存储罐1,内支撑梁34与支撑环31以及限位构件33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对支撑架3多余部分进行切削,保留出内支撑梁34和限位构件33的结构形式,这样结构形式在保证对液氮存储罐1有良好支撑前提下,使得支撑架3尽可能的做到了轻量化,同时利于减少液氮存储罐1底部与支撑架3的接触面积,利于降低外界温度对液氮存储罐1降温作用的影响,对于需要进行加固的地方,可以方便的通过加粗内支撑梁34和限位构件33的形式实现。
[n0060]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与支撑环31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架3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外力会分散到整个支撑环31,对颈管24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将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与支撑环31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也有效增加了杜瓦壳体2与液氮存储罐1之间的传热路径,利于降低漏热造成的液氮损耗。
[n0061]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支撑环31与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的连接处均具有倒角。为了降低外界温度对液氮存储罐1温度的影响,以及使得支撑架3有更好的轻量化,支撑环31与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都比较小,在支撑环31与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的连接处均具有倒角,当支撑架3受到外力冲击时,利于避免在支撑环31与内支撑梁34和外支撑梁32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问题,有效提升了对液氮存储罐1固定时的安全性。
[n0062]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边缘倒有圆角。液氮存储罐1为薄壁腔体,在液氮存储罐1的底部边缘倒有圆角,利于避免液氮存储罐1的底面边缘与支撑环31相接触,降低外界温度对液氮存储罐1的影响。
[n0063]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杜瓦壳体2还包括外壳壁22,外壳壁22、液氮存储罐1和外壳底座21同轴布置,且外壳壁22套于液氮存储罐1的外侧,且外壳壁22与外壳底座21的侧壁相密封连接。液氮存储罐1为薄壁腔体,在液氮存储罐1外套不锈钢材质的外壳壁22,并且液氮存储罐1与外壳壁22之间留有间隙,并将该间隙抽为真空,采用焊接的方式对外壳壁22与外壳底座21的侧壁进行密封连接,保证了杜瓦壳体2内的真空环境,利于避免外部温度对液氮存储罐1制冷工作产生影响。
[n0064]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外支撑梁32插入支撑槽211,外壳底座21的上部具有与外壳壁22的下端面相贴合的环形面212,环形面212的内圈与支撑槽211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外支撑梁32的上端面与环形面212齐平。在外壳底座21与外壳壁22进行连接时,外壳底座21与外壳壁22的结合处有一环形面212,对支撑槽211进行加工时,使环形面212的内圈与支撑槽211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同时使支撑槽211的深度与外支撑梁32的高度保持一致,保证外支撑梁32的上端面与环形面212为齐平状态,在对杜瓦进行安装时,外壳壁22的底面将抵靠于外支撑梁32的上表面,对支撑架3起到轴向定位作用,这样的结构设计省去了原有的固定结构及连接工艺,提高了结构的加工性。
[n0065]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杜瓦壳体2还包括颈管24和外壳盖23,颈管24位于液氮存储罐1的上方,颈管24与液氮存储罐1顶部的第一开孔相密封连接,颈管24的顶部与外壳盖23上的第二开孔相密封连接,同时外壳盖23与外壳壁22相密封连接。液氮存储罐1的上方连接有钛合金材质的颈管24,液氮通过颈管24离开杜瓦对红外探测器内封装的芯片进行降温,颈管24上方通过采取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不锈钢材质的外壳盖23,外壳盖23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不锈钢材质的外壳壁22进行连接,这样的结构形式为杜瓦的组装提供了便利性,并且通过各结构之间安装时采取的定位方式有效降低了杜瓦结构的组装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其它复杂连接工艺的使用。
[n0066]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包括有:
液氮存储罐;
杜瓦壳体,所述液氮存储罐置于所述杜瓦壳体内,所述杜瓦壳体的内侧与所述液氮存储罐之间具有间隙;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圈连接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的若干个外支撑梁;
其中,所述杜瓦壳体包括外壳底座,所述外壳底座为凹形壳体,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外支撑梁一一卡接固定的支撑槽,所述支撑环的外圈与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布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支撑架包括有限位构件,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限位构件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构件上对应所述限位凸台布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台插入所述限位凹槽进行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中心;
和/或,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凹槽均为多边形;
或,所述限位凸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限位凸台为圆形。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内支撑梁,所述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环的内圈和所述限位构件的外壁相固定连接。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梁和所述外支撑梁与所述支撑环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内支撑梁和所述外支撑梁的连接处均具有倒角。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底部边缘倒有圆角。
[00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杜瓦壳体还包括外壳壁,所述外壳壁、所述液氮存储罐和所述外壳底座同轴布置,且所述外壳壁套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外侧,且所述外壳壁与所述外壳底座的侧壁相密封连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梁插入所述支撑槽,所述外壳底座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外壳壁的下端面相贴合的环形面,所述环形面的内圈与所述支撑槽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所述外支撑梁的上端面与所述环形面齐平。
[001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杜瓦壳体还包括颈管和外壳盖,所述颈管位于所述液氮存储罐的上方,所述颈管与所述液氮存储罐顶部的第一开孔相密封连接,所述颈管的顶部与所述外壳盖上的第二开孔相密封连接,同时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外壳壁相密封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FI115042B|2005-02-28|Aluksen moottoriyksikkö
US7284674B2|2007-10-23|Double-layer vacuum container
EP0878896B1|2006-05-03|Air cooled motor
US4083292A|1978-04-11|Piston with high top ring location
US8869768B2|2014-10-28|Piston including a pair of cooling chambers
CN214332315U|2021-10-01|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
US6532913B1|2003-03-18|Piston cooling fin
US7086368B2|2006-08-08|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5180277A|2005-07-07|オーバーヘッドカムシャフト式直噴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部構造
CN201972798U|2011-09-14|气缸体结构
KR20030090509A|2003-11-28|대형 2행정 내연기관의 실린더 라이너용 지지판
US4625192A|1986-11-25|Superconduct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urrent lead-in
US4488500A|1984-12-18|Device for preventing bottom of ships hold from being cooled by leaked liquid from low temperature liquid storage tank carried by ship
US8978612B2|2015-03-17|High temperature piston
CA2531516A1|2005-02-17|Resonateur, notamment pour gyroscope vibrant
JP2005307775A|2005-11-04|エンジンのインジェクタ取付構造
SU1698482A1|1991-12-15|Криогенный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й насос
JPH10176627A|1998-06-30|燃料噴射ノズルの取付構造
JP5426266B2|2014-02-26|液化ガスタンクのドーム構造
CN101613020B|2011-03-23|外浮顶罐单盘浮舱分块式浮顶及方法
CN211501309U|2020-09-15|一种免维护外球面轴承
CN1069596A|1993-03-03|快中子核反应堆的内部结构
CN212985384U|2021-04-16|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JP3004512B2|2000-01-31|動圧軸受装置
CN105673243B|2018-08-10|气缸体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286218.8U|CN214332315U|2020-12-30|2020-12-30|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CN202023286218.8U| CN214332315U|2020-12-30|2020-12-30|红外探测器的封装杜瓦结构|
[返回顶部]